武大測繪人參與南極科考紀略
南極,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環境,孕育著地球上獨特的時空奇觀,造就出千姿百態的白色世界。在南極,海水是藍色的天宇,冰山是列隊的云絮,揭開一層神秘還是一層神秘,走進一片神奇還是一片神奇。那里沒有紅花綠草,更沒有奔騰的大江河流,到處是千古荒巖,萬古冰原。
南極,這塊遠離人類文明世界之外充滿著神奇和魅力的白色大陸,曾有多少探險家和科學家,為探索它的奧秘前仆后繼獻出了生命。從十八世紀庫克船長駕駛帆船首航南大洋到二十世紀初的阿蒙森、斯科特到達南極點……有多少英雄豪杰,不畏艱險,奔向南極!
從1984年至今,中國共進行34次南極科學考察。34次冰雪征途,武漢大學沒有一次缺席,是全國高校大學生參加南極科考時間最早、人數最多、成果最豐碩的高校。
34次南極征途,從不缺席
“到了!到了!”4月21日,位于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熱鬧非凡,在岸上工作人員的注視和歡呼中,“雪龍號”披掛著歡慶凱旋的橫幅緩緩靠岸,科考隊員走下舷梯,碼頭上掌聲雷動。
“165天,335人,相比往年,這次考察時間尤其長,更創中國歷次南極科考人數之最。在各國南極科考中,這么大的規模也不多見。”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隊領隊、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楊惠根說。
本次南極科考航段眾多,復雜程度高,任務艱巨,成果豐碩。在這支英雄的隊伍里,有兩位武大人——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的青年教師袁樂先、2016級博士研究生張卿川。至此,我校已派出150余人,參與中國每一次南極科考。
讓“難言島”不再沉默
這是袁樂先第二次參加南極科考,第一次是2012年。
袁樂先本次主要參與中山站的基礎測繪,包括更新GNSS衛星觀測站軟硬件設施,增加能夠同時接收GPS、北斗(BD)、GLONASS以及GALILEO四種導航數據的天寶GNSS接收機;升級觀測站數據采集軟件,進行觀測站網絡改造等。
本次科考的重點和亮點是建設羅斯海新站。袁樂先除了執行在中山站的任務,也參與了新站籌建。
羅斯海新站位于恩克斯堡島,是我國第5個南極科考站,建成后將是“功能完整、設備先進、低碳環保、安全可靠、國際領先、人文創新”的現代化南極科考站。
1月16日,袁樂先由中山站搭乘“雪龍號”前往恩克斯堡島。“恩克斯堡島的另一個名字是‘難言島’。它的氣候十分惡劣,難以用語言描述。”袁樂先說。
和它苦澀的名字一樣,恩克斯堡島給科考隊員帶來了“難言之險”:“雪龍號”遭遇海冰阻擋,破冰受挫,步履維艱。羅斯海的海冰變化極快,被困在茫茫大海上,“雪龍號”渺小得像一葉扁舟。
克服保障設施缺乏、持續的狂風大雪,強紫外線、巨石凍土等困難,科考隊員在恩克斯堡島上各施所能。袁樂先參與了大洋考察、測量了海冰厚度和積雪密度。“雪龍號”對羅斯海特拉諾瓦灣的地形地貌測量測線總計近1700公里,覆蓋面積超過3000平方公里,考察隊完成從新建站向外海近100公里范圍內的海底精密勘測。這些數據“說”出了難言島的秘密,為新站建設奠定基礎。
“本次獲取的資料基本摸清了新站附近海域的地形地貌特征,為未來新站海洋實驗室建設、南極海域海底觀測網建設奠定了基礎,也提升了我國對南極海洋的立體觀測能力。”楊惠根評價道。
這片曾經的不毛之地上,大紅色的臨建設施和“CHINA”的噴繪熠熠生輝。袁樂先打開衛星地圖,恩克斯堡島并非一片荒原:已經有很多國家在展開科研競爭了。“新站建成后,我國在這個區域的科研就有了基礎和平臺,依托它,我們將有更多的探索和發現。”
極光下描繪大地輪廓
“剛到南極時,一切都是新鮮的,藍白世界確實很美。時間長了后,對南極的體會就不再停留在外表,而是苦樂參半。”張卿川隨第33次科考隊出征,執行越冬任務,負責中山站常年GNSS跟蹤站觀測和驗潮,在南極連續工作超過13個月,跟隨第34次科考隊回國。
張卿川踏上南極大陸時是夏季,氣候條件比較好,溫度相對較高,有的地方甚至露出了巖石,這與張卿川想象中千里冰封的場景不同。然而,當冬季降臨,南極露出了殘酷的真面目——暗無天日的極夜、-40℃的低溫、超過40m/s的狂風……
“刮風時,連建筑物都會晃動。但大風會帶來暖濕氣流,會暖和一點點;沒風時氣溫驟降,空氣都像要凍上了,呼吸難受。”張卿川說。
前往工作地點的路面積雪覆蓋,要花數倍于以前的時間才能抵達;走在看似平靜的冰面上,不留神就會被危險的潮汐縫吞噬……張卿川和隊友結伴而行,每次出門都像冒險。即使這樣,每周維護儀器、到海冰上采樣、每月兩次的GPS海冰觀測等,風雪無阻從不耽誤。
測繪儀器、設施的金屬部分在極寒中凍得像刀刃一樣,稍微觸碰,手就感到刺骨的疼。但是,戴厚手套無法進行擰螺絲等操作。張卿川和隊友們便戴著方便工作的薄手套,風吹冰凍,沒一會兒手凍僵了,伸進衣服里暖一暖再繼續。
極夜晝夜難分,大家作息一度紊亂,有時只能睡著一會兒;越冬后期新鮮果蔬缺乏,蘋果皺巴巴的,青菜干得像紙。樂觀的張卿川記憶更深刻的還是南極帶給他的驚喜:一大群帝企鵝來到中山站區“圍觀”他們工作;去工作的路上,路邊的海豹在睡大覺,一天的工作結束后,它睡覺的姿勢沒變過;純凈的夜空中,絢麗的極光像女神的幔帳飄舞……張卿川用相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畫面,他說,還是親眼看到更加震撼。
“在南極生活的這一年,是我非常感激、終生難忘的一年。”張卿川說。
那些考驗與友誼
平時工作生活中意料不到的情況,在南極可能會變成考驗。比如說,在國內不用擔心停電;在南極,發電機會出故障,供電設備需要專人守護。
在南極的日子里,袁樂先和張卿川收獲了珍貴的回憶和友誼。中國科考隊與鄰近的俄羅斯、印度科考隊甚是親近友好,中國科考隊會去俄羅斯站體驗桑拿,他們會過來借東西,有時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還架起自制的球門踢球賽。
仲冬節,南極極夜的中間,也是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這一天,黑夜的時間就越來越短。這一天,中國科考隊邀請俄羅斯、印度科考隊員來中山站聯歡。印度站的隊員擔心海冰沒有完全凍上,不敢開車過來,于是中國和俄羅斯科考隊員們開車過去,把印度隊員們接過來。大家狂歡,互送祝福,送走極夜,迎接即將到來的光明。
“南極對我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廣闊的南極工作生活后,人的思想也會變開闊。”張卿川回到喧鬧而熟悉的城市后,有時會突然想起南極,想起在萬籟俱寂的冰原上行走或發呆的日子。
一代接一代的特殊課堂
1984年,在“把五星紅旗插上南極大地”的熱血宣言下,我國派出第一支南極科考隊,我校鄂棟臣教授隨隊,開啟了一路向南的征程。
30多年,薪火相傳,一代代武大科考隊員踏上這片白色大陸,登上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并進行精確測量、建立大地測量基準、地理信息系統、命名300多個南極地名……他們的經歷鼓舞著一位位懷揣“南極夢”的后輩,他們的努力與成果成為后來者持續研究、獲得突破的基石。
1994年,武大南極科考首次派出博士研究生,一屆接一屆,延續至今。曾參與第32次南極科考的肖馳讀本科時,課堂上聽老師講述南極經歷后深受鼓舞, “我想去南極。”保研時,肖馳聽從內心的聲音,選擇了南極測繪研究中心。
曾參與第31次和32次南極科考的李航,在南極駐守15個月,科考之余,熱愛攝影的他用相機拍下10萬張照片,記錄極光、冰原、星空。其中一張名為“Space from the Antarctic”(《南極空間》)的作品,刊登在4月26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此前,李航的天文攝影作品曾多次被美國宇航局NASA采用,并在英國倫敦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展出,還曾獲2016年首屆全國延時攝影大賽金獎。他多次在《中國國家地理》《中國國家天文》等雜志上發表專題文章。
對心中所愛的堅持,對真理的孜孜以求,對祖國的拳拳熱愛,激勵著武大人一路向南,追尋在世界盡頭的星辰大海。
更多相關
姚巖森 “最精準”測量工:測量誤差不到標準的1/4
感悟每一個工程都是一次新的挑戰,我很高興能夠接受城市副中心的新挑戰。測量施工中的一點一線都連接著工程的心臟,每項定位坐標都必須做到堅如磐石,動搖不得,這就是我們測量工的工匠精神。——姚巖森小傳從1...
GNSS用毫米級實時守護黑山露天煤礦安全生產
位于新疆吐魯番地區托克遜縣的國家能源集團新疆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黑山露天煤礦,從2013年開采至今,煤炭年產量逐年增長,在2021年突破千萬噸,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效的能源保障。去年年中,經國家發改...
測繪技術在服務海洋經濟中揚帆啟航
河北是北方重要的沿海省份,海岸線長487公里。近年來,隨著環渤海地區加速崛起,京津冀協同發展穩步推進,河北省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海洋經濟發展揚帆啟航,蓬勃發展。 經濟建設,測繪先...
CORS賬號費用高怎么辦?網絡中繼可實現帳號共享
電臺中繼我們知道可以延長電臺距離 那什么是網絡中繼? 網絡中繼有什么優點? 具體是怎么使用的呢? 還有哪些儀器可以支持網絡中繼? 今天給大家來劃下重點。 什么是網絡中繼 網絡中繼,簡...
復合翼測繪無人機:每秒采集70萬個位置信息
導航、叫外賣、騎共享單車,現代生活越來越離不開位置定位,而這種定位來源于海量的地理信息測繪。 一根皮尺,一臺經緯儀,走在田間地頭用腳丈量大地,這是傳統的測繪方式。8月30日,記者在湖南長沙舉...
精密導線測量,且看徠卡TS16大顯身手
重慶市軌道交通15號線是重慶市在建的一條東西向城軌快線,西起曾家站,東至兩江影視城站。線路全長約70.9km,設站25座。采用城軌快線車,最高運行速度140公里/小時。 線路分為兩期建設,一期于...
第三極立體觀測布下“天羅地網”
“監測第三極水循環,除了跟蹤氣溫、濕度、氣壓,降水、風速等傳統氣象要素外,還需要通過測量大氣水汽中氫和氧穩定同位素比率來獲得更多關于水循環的信息。”第二次青藏科考首席科學家姚檀棟院士表示,科考隊這...
徠卡TS16全站儀+重復檢測程序讓基坑監測更容易
行業背景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城市建筑的基坑開挖深度越來越深。基坑的開挖、錨固和降排水等工作,打破了地基原有的平衡狀態,引發了土體性狀、周邊環境、鄰近建筑、地下設施的變化。根據相關規范規定,開挖...